首页  >   走进甘肃  >   对外开放

甘肃省对外开放

2017-11-21 甘肃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为中国古代汉唐时期的繁荣富强作出过重大贡献。后来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逐渐成为"苦瘠甲天下"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甘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内陆的一个欠发达省份。  

  1999年,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甘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也是一次历史机遇,为此,甘肃各界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自强意识,扬长避短抓特色,要在西部开发中大有作为。 

  甘肃与全国,尤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从经济总量看,甘肃人口占全国的2.2%,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05%;从人均占有情况看,1998年甘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5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48元,比东部平均水平低7580元,只相当于全国的54%、东部的31%。这说明甘肃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加快发展。甘肃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省,位临西部边陲,加快甘肃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西北边防也有重大意义。 

  从甘肃自身来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广阔的前景和比较优势:一是资源丰富。在探明储量的98种矿产资源中,有32种位居全国前5位,煤、铅、锌、镍、铜等储量在全国占有的份额都比较大;水能资源也很丰富,现在只开发了14%;甘肃是中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有"当归之乡"的称号;甘肃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定地位。著名的敦煌莫高窟,1989年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4.5万平方米的壁画瑰丽多彩,美奂美姿,2400余尊彩塑惟妙惟肖,巧夺天工,构成了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立体"画廊",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书籍更是卷帙浩繁,价值连城,"敦煌学"已成为国际上一门显学。鸣沙山、月牙泉,沙鸣雷动月落九天,阳关、玉门关遥遥相望,汉唐辉煌古韵犹存。这些丰厚的资源给西部大开发带来无数商机。 

  二是区位优势。省会城市兰州在中国西北处于连接陕西、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的中心位置,并且地处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通信网络中心,四条铁路干线和六条国道在这里交汇,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工业基础优势。甘肃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医药、纺织、建材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工业基础设施。有石油城玉门、镍都金昌、铜城白银、卫星城酒泉等。1997年以来,甘肃省组建的20家大型骨干企业集团,1999年底总资产达310多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总资产的19%;利税总额12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利税的35%多。还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优势。 

  当然甘肃的发展也有不少困难和制约条件,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匮乏,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者素质不高,贫困地区范围大等。这些都给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重新认识省情,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对甘肃的发展意义将是很大的。 

  2000年是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年,甘肃将首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0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期投资目标为50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投资规模多9亿元。突出以省城兰州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续建项目,青海到兰州的天然气输送工程年内开工。另外通信、铁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强。 

  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2000年初步试点80万亩,预计到2010年,甘肃退耕还林还草、宜林荒山荒坡种草种树达8000万亩,争取10年初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兰州南北两山的绿化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造林48万亩,2000年完成造林8万亩。 

  加快实施以农产品品种结构和粮食、经济作物发展比例及区域经济布局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利用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企业,使之升级换代。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研的重点放在生物、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与信息、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努力使之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提高整体的城市化水平,发挥城市经济的优势。甘肃省已初步决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地,以兰州、天水、金昌、白银等城市为中心,形成若干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迅速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 

  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甘肃以能源、交通、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已经改善,关键是软件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思想观念问题,是机制、体制、政策问题。现在甘肃省在以兰州为中心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包括实行集体办公,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等等,今后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