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标识

我的父亲孙铁峰

来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孙 岗    时间:2025-11-18

父亲孙铁峰1904年农历2月13日出生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孙家磨村。先后毕业于陇南军校(天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军官补习班、“中央”军校高级工兵班。1932年在“中央”军校高级工兵班学习期间赴上海参加了“1.28”淞沪抗战。后留“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少校教官。后历任新编14师军官教导大队少校大队长、营长。80军165师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甘肃省绥靖第八区(武都专区)保安副司令、西固县县长。任副团长期间参加了中条山抗日战争,并两次负伤,战后晋升为上校团长。1949年任西固县长时领导了西固起义,为和平解放武都建立了不朽功勋。解放后历任武都专区建设科长、公交科长,农林水领导小组长、工业交通领导小组长。1957年率武都专区英模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58年天水专区和武都专区合并后,任天水专区民委主任,1962年天水和武都专区重新划分后任武都地区民委主任。是甘肃省三、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1年在武都地区民委主任任内去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原“国民政府”新编十四师改番号为165师,师长为王治岐(甘肃天水人,黄埔一期毕业)。父亲时任165师493团中校副团长。

1939年部队由甘肃省的武都、岷县、宕昌、漳县、陇西、西峰,陕西的定边集结后调防到陕西省东部的渭南、韩城、郃阳一带,防守黄河对面山西省河津县(现河津市)日本侵略者对陕西的进攻。

1940年,165师调属中国军队80军所辖,军长孔令恂。9月初,父亲所部随80军移防山西省南部的中条山。驻守平陆县右起庙凹,与80军所辖新编27师81团衔接。经过尧店、中村到坑东,与494团衔接,团部住桥堡,与对面张茅(张店到茅津渡)大道日寇板垣师团所属的牛尾国成大队对峙。

1940年9月9日,日寇向父亲所部2营4连驻守的中村阵地进行试探性进攻,先是用大炮猛烈轰击,然后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下,派出一个中队的步兵进攻。父亲亲临前沿阵地,与二营营长秦志元(甘肃省武都县人)、4连连 长冯占魁一起率领战士们沉着迎敌,等日寇靠近到离我阵地 50米左右时,一声令下,战士们用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还击,当场击毙日寇10余人,击伤20余人。日寇狼狈不堪,拖着尸体和伤兵溃败而逃。一些战士勇敢地冲出阵地,追歼日寇和收缴敌军溃败时遗留的枪支弹药,受到敌军狙击,上士班长张东有等3人英勇牺牲,11名战士受伤。此后,日军经常组织小规模进攻,均被我军击溃。父亲所部也不时派部队打击敌人。一营营长潘盈汉率领战士在八政村至茅津渡的大路旁设伏,歼灭日寇一个小队,缴获其武器和军旗。在一次深入敌后的突袭中,因为不熟悉地形又遭汉奸暴露我军行动,1营2 连连长白学回(甘肃省武山县人)和排长张永宽(甘肃省临洮县人)等20多名战士,遭敌截击,壮烈牺牲。

    1941年5月7日晚,中条山战役打响。日军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日本战犯)中将指挥下,集中10多万优势兵力,用所谓的铁脚闪击战,用飞机轰炸扫射,大炮轰击掩护,汉奸伪皇协军带路,还有化装成我军的敌人特工部队,攻击我军的指挥机构,使我军指挥不灵。接着敌人从东、北、西三面向我防守阵地全面进攻。165师的将士们积极迎敌,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杀,前赴后继,从望垣、庙凹、东山、西山、候家岭到南沟、坑东、尧店、中村、台寨、下滩坝,一座座山头、一个个阵地反复争夺反复易手,与日寇殊死搏斗,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场上尸横遍野。5月9日,日军飞机炸毁了南沟兵站的弹药库,使作战部队的弹药失去了补给。随后,日军突破165师友邻部队、同属80军所辖的新编第27师防守阵地,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494团营长姚汝崇等10多名军官和100多名战士遭敌突袭,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27师副师长梁希贤迫于无奈投河殉国。10日凌晨,在南沟北山上发现敌人,494团团长史镜清(战后晋升副师长),率该团和493团营长高竟成、副营长刘志寿之营分向两个山头的敌人进攻,从上午战到下午,始攻占山头。半夜,494团大部和其他小部队陆续在槐坝渡过黄河。此后,日寇突破了我各部防守阵地结合部的薄弱环节,并施放瓦斯毒气,我军指挥系统和部队建制也被打乱,已成溃败之势。日军又企图对165师进行钳形包围。在此紧要关头,父亲和493团上校团长王灏鼎(黄埔四期炮科毕业,武都和平解放时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任独立第3 军9师师长)挺身而出,将493团、494团、495团和师部直属的工兵营、辎重营、炮兵营和溃散的各部队官兵及时有效地整顿和组织,重新编成了战斗支队,下设3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大队,由王团长和父亲分任正副支队长,继续英勇抗击敌人。5月11日,王团长因身体不支,被父亲指派人员护送过了黄河。5月12日,大雨倾盆,父亲率部与敌在侯家岭激战,顽强阻击日寇的疯狂进攻。5月13日,日寇集中兵力向我军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危急时刻,父亲集中阵地上所有的司号兵,吹响冲锋号,向日军发起反冲锋。战士们拿起武器,杀声震天,冒着敌人的炮火,怒吼着跟随父亲冲入敌阵肉搏厮杀。中条山战役惨烈异常。据时任机枪连长的张廷荣(甘肃省定西人,后跟随父亲参加西固起义,解放后被安排在武都县药材公司工作)回忆,在那场战役中他曾亲手刺杀10多名日军,胳膊和腿也被日军刺伤。时任少尉特务排长、战后升任运输连中尉排长的朱玉琳(武都县汉王镇朱塄干村人)回忆,战役中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死尸横流,他本人也被炮弹爆炸的冲击波掀到了高坎下面。跟随父亲多年的警卫员王有成(武都唐坪人)在争夺候家岭的战斗中为国捐躯,师部特务连班长丁义同(武都庞磨人)帮父亲一起掩埋了王有成。父亲在中条山战役中历时七天七夜,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日寇遭到重创而溃退,暂时无力组织更大规模的反击。中国军队也已弹尽粮绝,且后援不继。父亲臀部在夜间伏地指挥作战中被日军的机关枪曳光弹击中、肩部被飞石砸伤。按照上级命令,父亲于5月14日黄昏撤回黄河南岸疗伤。至此中条山局部战役基本结束。此役,父亲所部以顽强的战斗精神抵御了日军大规模的进攻,完成了防守、阻击和掩护任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宁死不屈、英勇抗战的悲壮之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条山战役的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父亲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胆忠心和对日本侵略者的铮铮铁骨。父亲在战斗中指挥有方,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被参战将士称为“孙铁头”,并一致呼吁为父亲请功。

父亲健在时,在回忆到抗日战争那段经历时,对那些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部属常常扼腕叹息。同时,对自己能够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又由衷的感到自豪,他说“我为能够参加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感到光荣、自豪。虽然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但这是为国家、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既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我也达到了报效国家的夙愿”。

由于战绩突出,中条山战役后,父亲被晋升为165师495团上校团长,并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嘉奖,奖得勃朗宁手枪一支、德国造望远镜一架。之后,父亲所部驻守河南省黄河南岸的渑池一线(左起槐坝,右至万滩)与日寇对峙,直到抗战全面胜利。

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没有空军掩护,地面炮兵极度缺乏,无力封锁山口道路。日本空军威胁极大,交通线、渡河场、通信联络、指挥所等均受其破坏与控制,日军进攻中又大量使用毒气弹,作战第一天,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袭击,致指挥通信不时中断。据战后“国民政府”统计公布的战报:“会战中,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中国军队“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名”。其中;从甘肃陇原大地出征抗击日寇的165师15000多名官兵,伤亡达2000多人。中条山战役给中国抗战以重大启示: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打持久战,战胜日寇。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倡导,而且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后记;我于2025年6月中下旬再次探访了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山西运城平陆县、夏县中条山战场遗址和山西省抗战纪念馆、阎锡山故居,从大量的史料文字、图片记载,中条山战役(晋南会战)日军投入兵力20多万,中国军队兵员不足,投入兵力10多万,中国军队伤亡4万多人,日军伤亡2万多人。今天,我们要缅怀抗日先烈,赓续黄埔精神,使全体华夏儿女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八十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历史。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英勇抗战。日军侵华期间,中国军民死伤3500多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全体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爱我中华,我辈当自强!更要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