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班的板报上,有一张特殊的“梦想地图”。它不是普通的地理图示,而是一张由全班同学共同绘制的、充满未来畅想的画卷。
事情的起因,是那次关于“铭记抗战岁月·共享民族复兴”的主题班会。班长首先发言:“同学们,我们常说铭记历史,但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该怎么‘铭记’呢?”这个问题让教室安静了下来。
学习委员小静站了起来,她讲述了太爷爷参加抗战的故事;来自福建的小辉,则分享了他的家乡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岸民间往来频繁的见闻。这时,班主任微笑着引导我们:“铭记,不一定要沉溺于悲伤,也可以转化为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大家想一想,复兴后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又能为两岸的‘共享’做点什么?”
一瞬间,思想的火花被点燃了!有同学画出了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海底隧道,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有同学描绘了两岸青年携手在太空建立科研站的场景;有同学写道,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律师,为在大陆创业的台湾同胞提供法律服务;还有同学想成为厨师,开一家融合南北风味的美食店,让台湾同胞品尝地道的牛肉面,也让大陆民众领略正宗的珍珠奶茶……
就这样,一张汇聚了五十个梦想的“地图”诞生了。地图上,北京和台北之间,画满了象征沟通与合作的彩虹桥。这张地图告诉我们,“共享民族复兴”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科技的合作、文化的交流、经济的融合,更体现在我们年轻一代心灵的贴近。
我们铭记抗战岁月,铭记的是那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团结精神。当年,我们的先辈能够不分彼此,共御外侮;今天,我们更应携手同心,共创未来。我们班的“梦想地图”或许稚嫩,但它承载着我们最真挚的愿望:用青春的笔,画出两岸更美的同心圆,共同绘制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这份由我们亲手描绘的“共享”未来,正是对历史最深沉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