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标识

海峡两岸共明月

来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杨龙龙    时间:2025-11-18

八十年光阴流转,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里,我们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缅怀过去,铭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回顾两岸同胞共同谱写的抗日史诗,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两岸同胞共同的未来铺就光明的道路,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

宝岛沧桑:台湾与祖国的血脉相连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今台湾),开启了两岸交流的先河;隋朝时,隋炀帝多次派人赴流求(今台湾)台,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到了元朝,台湾正式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澎地区。明朝时期,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大陆的往来日益频繁。然而,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于1662年率领将士驱逐荷兰殖民者,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收复了台湾,书写了中华民族反殖民斗争的光辉一页,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领土完整。1683年,清朝皇帝派施琅平定台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再次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两岸关系进一步巩固。

但近代以来,1895年,甲午海战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予日本,台湾被日本占领。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台湾同胞泣血抗议:“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军民自发组织义军,与日军血战数月,伤亡惨重,展现了台湾同胞不屈的民族气节。

从此台湾人民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生活。但台湾人民的反抗从未停止。从初期的武装斗争到后期的文化抗争,65万台湾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献出了宝贵生命。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才得以光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同仇敌忾:两岸同胞共赴国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无数台湾同胞秉持“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跨越海峡,奔赴大陆抗日战场。据统计,超过5万名台湾爱国志士回到大陆参加抗战,活跃在各条战线上。

在抗日战争期间,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在大陆,无数热血青年奔赴战场,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而在台湾,尽管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但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他们有的组织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有的在文化领域,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同胞的民族意识;还有的毅然决然地跨越海峡,来到大陆,直接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李友邦将军在武夷山成立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建立起抗日救亡的重要基地。他们转战浙东、浙南、闽南等抗日前线与敌后,开展情报搜集、宣传动员等工作,与大陆同胞并肩作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思汉,台南白河人,从台湾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读医学。入学不到一年,他毅然放弃学业,回国参加抗战,用他的医术为抗战军民服务。历经艰险抵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2015年,他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还有从台湾嘉义走到抗战前线的中国“白求恩”林思平,他在战场上救治伤员,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翁俊明是台湾近代史上著名的抗日志士、医生,也是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积极组织医疗队支援抗战。谢南光从台湾“民众党”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朱天顺以笔为枪策反日本侵略者,为瓦解日军士气作出了贡献。张志忠劝降日军受表彰,展现了他出色的统战能力。杨诚精通多国语言,献身抗日国际统战事业,为争取国际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雾峰林家弃文从武的好儿郎林正亨和抗日巾帼英雄林冈,林正亨英勇作战,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林冈以笔为剑,唤醒同胞的民族意识。蔡啸从台湾渔村少年成长为台盟中央主席,为推动两岸交流和台胞政策落实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朝琴是旧金山领事,他募捐义款支援抗日,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这些闪亮的名字,共同铸就了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历史丰碑。

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只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一个缩影。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无数的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一样,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同胞应该携手共进,共同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陇台情缘:共同历史记忆的当代回响

在抗战烽火中,甘肃与台湾虽相隔千里,却心手相连。1949年前后,一批来自甘肃的党政军人员、学生及文教界人士赴台定居,成为在台甘肃同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同乡们心系家乡,通过同乡会组织保持联系,积极服务同乡,致力于陇台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

台北市甘肃同乡会作为连接在台甘肃乡亲与家乡的重要纽带,积极推动陇台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与民族认同。同乡会通过出版《甘肃文献》刊物,“表彰前贤功德,宣扬地方精华,使后人崇仰爱护,增强爱国爱乡之心”。甘肃省台办曾依托台北市甘肃同乡会,邀请台湾大陆籍配偶及家人前往甘肃平凉市、天水市、陇南市等地参访交流,举办“陇原乡情系两岸”交流活动,让两岸婚姻家庭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成就和璀璨文化。

新时代的陇台融合发展成果丰硕。截至2025年初,甘肃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51家,累计投资额8.55亿美元,台资企业年产值约40亿元人民币。两地在现代农业、新能源与新材料、文化创意与旅游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台商陇上行”多次组织台商到甘肃考察,成为陇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动。

人文交流是深化陇台融合、促进心灵契合的重要纽带。甘肃天水每年举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邀请台湾同胞参加,成为两岸重要的文化寻根活动。“陇台大学生文化研习营”组织台湾青年学子在甘肃开展文化研习、寻根探访活动。2025年启动的“台湾青年科技人才陇上志愿行”,组织台湾青年科技人才在甘肃的现代特色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和交流。

共筑未来:民族复兴路上的两岸融合

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台湾同胞才能过上真正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强化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

当前,两岸关系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合作,深化产业互补,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创造更好环境;扩大人文交流,增强文化纽带作用,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同等待遇,为台胞在大陆投资、创业、就业、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两岸同胞应该以抗战胜利80周年和台湾光复8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深化融合发展。我们要共同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我们要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两岸同胞一定能够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让我们铭记抗战岁月,共享民族复兴的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语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两岸同胞一定能够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让我们铭记抗战岁月,共享民族复兴的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八十载沧桑巨变,抗战精神永存。从武夷山下的“台湾义勇队”到陇原大地的台商投资,从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到共谋民族复兴,历史一再证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让我们铭记抗战历史,缅怀先烈功绩,强化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携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待到民族复兴时,两岸同胞共庆日,那浅浅的海峡,将不再是乡愁的距离,而是心灵相通、繁荣共生的纽带。

明月照两岸,青山一道同云雨;复兴路共行,万里江山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