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标识

黄河回响,海峡梦圆:抗战遗存中的家国叙事

来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李春蓓    时间:2025-11-19

金城秋思启征程。兰州城的秋,是黄河水染就的。我站在北岸,看浑黄的激流如何将黄土高原的深沉与坚韧,一路向东带去。作为一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一新生,这个秋天于我,不仅是学术生涯的启程,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风自河面吹来,带着水汽和凉意,恍惚间,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那是抗战时期的号角,也是台湾海峡的涛声。我的导师,在第一次见面时便对我说:“你要读懂中国,就要先读懂这条河;你要理解统一,就要先理解这段史。有空就多出去转转,多出去看看。”于是,我沿着黄河岸边的抗战遗存,试图在历史的褶皱中,找寻两岸共同的精神基因。

黄河岸边的抗战记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藏在一排梧桐树后,青砖灰瓦,朴素庄重。推开木门,时光仿佛倒流。在第二展室,一张褪色的《中国抗战形势图》让我屏息——台湾岛被清晰地标注其中,与大陆同色。讲解员的声音很轻,却字字千钧:“当年,无数台湾青年就是从这里踏上抗日征程。”窗外,黄河水声隐约可闻。我想起史料中记载的台胞捐款名单,那些陌生的名字,曾经如何省下衣食,将积蓄捐给抗战。其中一个叫林正亨的台湾青年,在写给西北联大老师的信中说:“每念及台湾沦陷之痛,便觉心如刀割。愿以七尺之躯,报效祖国。”他最终血洒台湾抗日战场,年仅25岁。在甘肃省档案馆,我发现了一本1944年的工作日记。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兰州民众欢迎台湾抗日志士的场景:“爆竹声声,欢声雷动,皆曰:‘台湾同胞归来矣!’”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让八十年的时光瞬间消弭。

光阴深处的民族印记。西北师范大学校史馆里,一份1945年10月的校刊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头版报道了师生庆祝台湾光复的盛况:“全校欢腾,鞭炮声彻夜不绝。师生齐聚操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一位教授在演讲中激动地说:“台湾回归,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特藏室,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相册。照片上,台湾学生与大陆同学并肩坐在黄河岸边,青春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背后题字:“黄河水长,同胞情更长。”这些影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早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已经牢不可破。最触动我的是一份课堂笔记。1943年,一位台湾学生在“中国近代史”课上认真记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郑成功收复台湾、刘永福抗日、丘逢甲赋诗,皆明证也。”墨迹虽已淡去,但历史的真理性然鲜明。

薪火相传的文明对话。秋深时节,一位台湾学者在微博上的发言令人动容:“在台南,也有一条河叫曾文溪。溪水入海处,立着一块‘抗战纪念碑’。每年10月25日,都有老人来此焚香祭拜,他们说:‘要告诉先人,台湾没有忘记回归的日子。’”我有幸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来自台中研究生,他说:“我的祖父曾参加‘台湾义勇队’。他常说,抗战时期,两岸同胞的血流在一起;和平年代,我们的心也要跳在一起。”他的话让我想起在兰州抗战馆看到的一把军刀——那是台湾义勇队员用过的,上面刻着“还我河山”四个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这些来自海峡两岸的学子,因为共同的历史记忆而相聚,因为相同的文化基因而共鸣。聊天结束时,我们相约共同开展抗战口述史研究,用学术延续这份跨越海峡的对话。最难忘的是我在黄河边遇到的一位百岁老人。在我们的交流之中,他依然清楚地记得1945年那个秋日:“消息传来时,整个兰州都沸腾了。人们举着火把,沿着黄河游行,高喊‘台湾光复了!’火光映在河面上,就像一条金色的巨龙。”老人说着,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你们年轻人要记住,统一不是选择,是使命。”基于这些事情,我深刻认识到两岸同胞有着深深的羁绊,要以抗战遗存为纽带,构建两岸共同的历史叙事。

青春筑梦共绘新篇。如今,我站在黄河岸边,看落日将河水染成金红。我明白从黄河到淡水河,流淌的是同样的民族血脉;从兰州到台北,传承的是同样的文化基因。作为新青年,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两岸青年抗战遗址云导览”平台,通过VR技术让青年“走进”历史现场。还可以发起“抗战家书共读”活动。两岸青年共同朗读抗战时期的家书,制作成音频档案。台湾学生用闽南语朗读一位福建籍战士的家书时,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语言或许不同,但那份家国情怀是相通的。

黄昏时分,我再次来到黄河边。河水奔流不息,如同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未间断。档案里的墨迹、照片里的笑容、老人眼里的泪光、青年口中的誓言……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历史的真相。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抗战精神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继续书写这份家国叙事,让历史的回响化作统一的强音,让黄河的涛声连接海峡的梦想。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从黄河一路行至淡水河,踏着先辈的足迹,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巡礼。那时,两岸同胞将共同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再现辉煌。抗战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时代使命,正在召唤我们的担当。我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00后的回答,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