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标识

烛照抗战史诗,共铸两岸复兴荣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来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李 琦    时间:2025-11-19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忘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忘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于右任

忆往昔,山河破碎,中国人民惨遭蹂躏我未经,看今朝,“山河还在,诸君莫哭”我已知。历史的硝烟早已弥散。翻开这尘封了硝烟的历史,指尖划过每一页,把散落的朝代、生锈的故事,轻轻拢回了眼前,无数革命志士投身革命的身影随之浮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长河中,两岸同胞同呼吸、共命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一灯破暗,百年光明”,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的故事,如璀璨星辰,烛照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孤城可弃,但绝不折节。” 正是因为深谙“无数英烈忠贞爱国,拒绝折节判国”之道,是以诸君可见,景星麟凤李友邦,以不畏牺牲之精神为如椽大笔,彰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热忱,书胸臆,破桎梏,致远方;诸君可见,昆山之玉台湾少年团,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也不过十几岁,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思想为盏盏星火,秉持“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理想与希冀照泞淖,过荆棘,跃苦难。

云程发轫,昂霄耸壑。正是因为高擎“打倒日寇,复我中华”的精神炬火,是以我们不曾忘,麟角虎翅戴安澜,彰显“破釜沉舟”之信念,他率部下赴缅作战,相继在同古保卫战、棠吉之战中取得胜利,挥斥方遒九万里,破浪万里长空,绽放至臻光辉;不曾忘,龙翰凤翼李友邦,用铮铮铁骨昭示着“保卫祖国驱强寇,收复台湾还故乡”之恒心,请缨抗日报国铸就不朽传奇。由此观之,近代抗日战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更是将“落后就要挨打”警示名言刻进每个中国公民的骨子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两岸同胞并没有退缩,而是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台湾同胞虽身处日本殖民统治之下,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反抗,始终与祖国大陆的抗战遥相呼应。

君不见,罗福星,这位杰出的抗日志士,怀着“革命成功后,台湾必须归中国”的坚定信念,在台湾组织抗日义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思想,凝聚爱国力量,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尽管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他始终毫不畏惧,最终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慷慨就义。他的壮举,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巍然耸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雾社起义的英雄们,赛德克同胞们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和血腥屠杀,毅然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用原始的武器和不屈的意志,对抗着敌人的先进枪炮,虽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孤城可弃,但绝不折节。”他们的英勇事迹却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让两岸同胞为之动容。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生动体现,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如燃爝火,如聚江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是那个时代的国家所需要的美好品质。诸君可见,“保卫祖国,收复台湾”是以李友邦为代表的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铮铮誓言;诸君可见,台湾义勇队是让两岸人民拔地而起的精神动力;视死如归是以李宗仁等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撞破莽莽黑夜直至台儿庄大捷的昭昭信念。高山景行揖清芬,我见朝阳应如是。《孟子.告子章句下》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中真谛流溢于词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如果吾侪都能以“先天下忧之而忧,后天下乐之而乐”的居安思危精神,那么中国梦的鸿䣭蓝图,可计日而待也。

“烽火连台闽,同胞共死生。”两岸同胞在抗战中不仅在军事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紧密合作。许多台湾同胞来到大陆,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文艺演出等方式,宣传抗日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同时,大陆的同胞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台湾同胞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压迫。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春雨将歇,朝云叆叇,不啻微芒,造炬成阳,逐光而行。唯此“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即倒”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春风化雨,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山河无恙的坚定选择在贫瘠之地开出清润之花,云蒸霞蔚,迷雾消散,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为抗战胜利奔走效劳,以少年之孤勇刺破黑暗长夜长出洞彻之眼,尘滓蠲尽而生光其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以抗战先辈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属于过去,未来还在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吾辈青年理应善假于物、继承和发扬抗战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携手并肩,铭记抗战岁月,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愿两岸同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路繁花相送,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春云蕴瑞,光耀厅堂,培风图南,行远自迩。鸿猷寰宇间,唯此“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之精神,秉承天心,润泽四野星辰,积蓄盎然生机,生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