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标识

赓续抗战星火 同赴复兴征程

来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许晓丽    时间:2025-11-18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回望烽火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熔铸民族脊梁;立足当下,传承抗战精神、推动两岸同心、共赴复兴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从教育传承到两岸融合,从铭记历史到践行使命,每一份力量都在为民族复兴的壮阔蓝图添砖加瓦。而这星火相传的事业中,教育工作者更肩负着播撒火种、培育栋梁的重任,让抗战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生机。

一、抗战烽火:民族精神的淬炼与教育传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也是激励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强大动力。当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大地,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从九一八事变的奋起抵抗,到卢沟桥事变的全民族抗战,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用生命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以草根为食,与敌人周旋五天五夜;“八百壮士”孤军奋战,誓死坚守四行仓库,展现出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华儿女以顽强意志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传承这份精神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抗战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教育素材:讲述英烈故事时,结合历史细节让学生感受“舍生取义”的重量;分析战役意义时,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御侮”的力量。此外,组织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开展“重走抗战路”研学活动,或指导编排抗战主题话剧、撰写缅怀文章,能让青年一代在实践中触摸历史温度,将爱国情怀内化为行动自觉。

二、台湾光复:民族复兴的里程碑与两岸同心根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而台湾光复则是这一胜利的重要成果。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割占,但台湾同胞从未停止反抗,“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让台”的信念深植心中。

抗战全面爆发后,两岸人民休戚与共。20多万台湾同胞渡海来大陆参加抗日,组织台湾义勇队开展军事训练、医疗救援;岛内同胞则以炸矿山、毁铁路等方式牵制日军,共同谱写了保家卫国的壮歌。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结果,构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法理基础,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教师在增进两岸青年共识中大有可为。通过对比台湾光复前后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铁的事实;邀请台湾教师、学生参与“两岸青年共话抗战史”交流活动,分享家族中的抗战故事,打破认知隔阂;在历史课中专门设置“台湾同胞抗日斗争”专题,让学生了解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抗争历程,筑牢“两岸一家亲”的情感根基。

三、陇台融合:共促复兴的动力与实践路径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陇台融合发展是传承抗战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路径。甘肃与台湾虽相隔千里,却在历史、文化、经济上紧密相连。抗战时期,陇原儿女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如今,推动陇台融合是对抗战精神的延续。

文化上,陇台同根同源。通过举办敦煌文化展、伏羲文化论坛等活动,让台湾同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带领学生与台湾学校开展“云端共绘丝路”活动,以绘画、诗歌等形式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增进文化认同。

经济上,陇台可优势互补。甘肃的自然资源、特色农业与台湾的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经验结合,能打造共赢产业集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陇台合作案例,如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技术研发等,让学生理解“融合发展才能共创未来”的道理,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意识。

民间交流是陇台融合的纽带。鼓励台湾青年来甘肃创业就业,开展家族故事分享会;教师可组织学生与台湾同龄人结对,通过书信、视频分享生活点滴,从日常交往中感受彼此的相同与共鸣,让“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代际传递中愈发深厚。

四、共盼统一:民族复兴的必然归宿与使命担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的大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证明,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任何“台独”势力都无法阻挡历史大势。

新时代,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动力,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应携手传承中华文化,深化经济合作,为统一和复兴创造条件。

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成为“统一大业的践行者”。通过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辨析“台独”分裂行径的危害,明确“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组织学生参与“我为祖国统一献一策”活动,从青年视角提出促进两岸交流的建议;在思政课中强化“民族复兴与祖国统一”的关联教育,让学生明白“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同频共振”,树立“强国有我”的使命意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铭记抗战岁月,是为了让伟大精神照亮前路;传承星火力量,是为了让两岸同心共赴复兴。从课堂到社会,从甘肃到台湾,每一个人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每一份努力都在缩短与梦想的距离。让我们以历史为鉴、以精神为炬,在教育中播撒希望,在融合中凝聚力量,终将迎来民族复兴的荣光,让中华民族以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